景明佳园小学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资源成果材料
发布时间:2008/3/24 16:26:00 作者:admin 浏览量:2362次
景明佳园小学从2006年开始,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开展环境教育,经历了认识、实践、总结交流三个阶段,开创了一条走向成功的新路子。
——认识:进行环境教育,建设绿色学校。(1)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人与自然和谐是未来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进行环境教育,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进而促进人与社会和谐。(2)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循环经济是未来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发展形式。(3)解决环境问题的需要:从小培养人的环保习惯、环保素养,不再破坏环境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4)实现教育宗旨的需要:教育是为了人类的未来,环保是为了未来的人类,环保素养是未来人才的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5)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需要:环保的利他性是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
-----实践:(1)实践途径:分类垃圾、生产沼气 、绿色生活、环保习惯、生态园建设及实验活动、农村调查、向家庭社会延伸等等。(2)理论学习:生物、地理、理化等学科渗透、专题讲座、影视学习等。
――-总结交流:2006年学校从“大环境”“大教育”角度全面审视学校环境教育,开始对环境与教育这一时代新命题进行探索,强化了“教育自身需要环保,环保需要教育”的理念,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环境教育与治理实践活动,把环境教育延伸到环境保护与治理并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以及环境问题的深层次研究中。以兴趣活动为主体、以专题讲座报告与建设实践为载体的环境教育活动。广大师生开拓创新,积极实践,不断探索,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总结得失,注重实效,走出了富有特色的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之路。
一、校本资源的开发
(一)重视学生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校以班为单位,成立环保小组,每周对学校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和环保意识。通过长期的努力,师生环保活动意识大为增强。校园内无乱扔果胡、纸屑的现象,杜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校园干净整洁。
(二)校园垃圾的分类与处理及利用。
学校有垃圾分类室,对校园内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回收分类再利用。校园垃圾分为土、柴禾、纸、玻璃、金属、电池、塑料、剩饭菜、填埋物等。购置相应的垃圾分类箱,每天由学生轮流负责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实现了“无垃圾”校园,对回收的废物进行再利用。尘土和柴禾埋入花园,化为有机肥,废纸、塑料、玻璃等可制成各种小作品或利用或者变卖,变废为宝。
因此在学校课题组的统一领导下,我们开展了垃圾处理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调查与研究,现将部分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让学生调查讨论,我们确定了三个阶段:1:调查校园垃圾的形成和来源;2:对垃圾按照它的种类进行分类;3:垃圾的合理利用;在确定这三个阶段后,我们充分调查了校园,街道等垃圾的种类,来源,经调查垃圾目前来源主要有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然后将这些垃圾分为金属,玻璃,塑料,废电池,砖块,其他类。最后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利用,对塑料,金属,玻璃等有用物品进行整箱整袋集装,将它卖给废品收购点,每年创造捌佰余元经济收入。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学校创点收入,支援学校建设,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说明环保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另外如对废电池的集中科学处理,避免了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同时也建议政府建立较多的废电池回收点。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发现处理方式还很简单,设想了几种方法:1:设想用炉渣制炉渣砖块,用于建筑,减缓对土地的侵占。2:建立更多更全的废品收购点,减缓污染,变废为宝。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我们培养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了环保意识,更使学生把书本知识和垃圾处理的具体操作应用很好的结合起来,达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二、校本资源的利用
学校以人为本,立足实际,充分利用样本资源,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促进环境教育与活动课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师生部分实践活动案例九则:
“开展绿色教育·培育生态卫士”实践主题活动(一)
时 间: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