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环境教育” 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08/3/20 8:56:00 作者:admin 浏览量:1769次
“小学环境教育”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人类正面临着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物种灭绝、水资源减少、酸雨肆虐、水土流失、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垃圾成堆、有害化学物品污染。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污染大都是人类本身的活动引起的,当前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环保知识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与我国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还有相当的差距,所以进行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是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之一。
2、目前一些中小学由于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环境教育,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水平低下,影响了学校的环境,更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同时,中小学的环境教育的重视与否和成效如何,将对今后整个国民的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水平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小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毕业后即进入社会的职业生活,即使升入高职大学的学生也将很快地就业。环境教育对于中小学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更加迫切。这是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之二。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原则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经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当地环境保护。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目标,二是研究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内容,三是研究中小学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课题研究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在环境教育中,必须把学校看作是一个整体,通盘规划,整体指挥,全面提高。同时还必须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学校不过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部分,要从全局的高度来着手学校的环境教育。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评环境教育必须符合环保的理论,必须符合我们学校的具体实际。所确定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
3)创新性原则。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一种制度的创新,也是一种观念的创新。我们在环境教育中,必须改变旧的思想观念,改变常规的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实践性原则。实践是产生理论的源泉,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性原则是指环境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校本身的实际,必须通过研究,大胆实践,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促使我校的环境教育不断地走上新的台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其他方法。研究的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2006年10月课题准备阶段。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学习环境保护的有关理论及各地的经验,研究本校环境保护教育的现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为初步实施阶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开展各种环境教育活动,美化净化校园。在期末进行阶段性总结,提出学校环境教育的基本理论。
2007年5—9月总结阶段,对各种措施的实施过程、结果等原始资料进行详细的整理,把大量的实践通过总结上升为理论,撰写总结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结论与成果
(一)关于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
1977年的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详细确定了环境教育的目标:(1)意识:帮助社会群体和个人获得对待整个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意识和敏感。(2)知识:帮助社会群体和个人获得对待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各种经验和基本条件。(3)态度:帮助社会群体和个人获得一系列有关环境的价值观念和态度,培养主动参与环境改善和保护所需的动机。(4)技能:帮助社会群体和个人获得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所需技能。(5)参与:为社会群体和个人提供在各个层次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机会。